发布时间:2024-02-10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国际司《关于“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26团”的组团通知》文件要求,我校派闫明等2人随教育部“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团”,于2024年1月14日至2月3日,赴德国进行为期三周的研修培训,深入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第一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闫明、王喜妹同志系统学习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法律基础和运行机制,深入了解企业、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德国专家、其他院校教师共同分析探讨了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动机,重点解读了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块设计方法和考核标准。
第二周,闫明、王喜妹同志前往马格德堡TÜV莱茵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分别学习了通过TIA、RobotStudio等软件编程对智能工厂流水线的机械臂进行控制,和Raspberry Pi可视化编程工具Note Red的使用。学员们通过实践动手提升了设计和把控实践课堂的能力,对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第三周的学习中,闫明、王喜妹同志听取德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大学教授们全面介绍工业4.0生产环境、IT安全、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相关IT从业资格要求等物联网领域相关知识和发展前景。
通过学习,两位教师全面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为中国信息技术领域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培训期间,两位教师随团组实地考察了Adlexshof高科技产业园、ifak、Fraunhofer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在Adlexshof产业园,专家介绍了Adlexshof的发展历史、园区对企业和职业院校提供的全方位创业和科研支持,并带领学员参观了加速器、风洞等园区代表性的研发成果和基地;在ifak公司,专家们介绍了该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并为学员详细展示了目前正在研发的废水循环净化系统、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行动轨迹跟踪等高科技项目;在Fraunhofer信息技术研究所,专家为学员展示了目前所进行的人工智能方面包括图像识别、报警系统、能源调配等的最新研发项目。
参观过程中,两位老师认真倾听并积极提问,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高新技术项目研发方向和模式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此次赴德国培训研修,闫明、王喜妹同志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实地参访、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设计,并通过实地参访企业深入了解了德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高了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实践操作水平和国际视野格局,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工匠之师”队伍,对进一步推进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以及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助推我校国际教育的发展迈入新台阶,推进德国职业教育机制在我国进行本土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