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丨   书记信箱

教育教学

EDUCATION TEACHING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1、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资源“聚集地”

组建“好young”青年实践团队,2023年4月开始与天津市津南区华远波士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共同举办“反诈”“青年节”“儿童节”“普通话”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暑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7月,辅导员老师共组建三支团队,带领学生去天津博物馆、天津科学技术馆、滨海新区图书馆等地参加“我和我求学的城市”实践活动,2023年8月走进滨海新区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加“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行”活动,实地参观旁听宣判并去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感受司法氛围。

2、创建以赛促学的专业培训特色“实训地”

学院近5年获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一个北斗卫星导航产教融合 实训教学基地一个,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个;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网络通信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做好赛项宣讲:通过课程或认知实习等活动,为学生讲解各赛项内容及曾获得的荣誉,以及未来对接岗位和就业发展。

(2)做好定向考核:通过自主推荐及任课教师推荐,经过面试初次圈定选手范围,为学生设定课内课外竞赛培养方案,半年后进行阶段性考核,缩小选手范围。

(3)针对赛项特点,为学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行业级、省级或国家级赛事参赛机会,积累选手参赛经验。

(4)选手形成梯队,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以老带新、以帮传带等方式进行技艺传承等方式开展大赛训练,激发学生训练活力,不断开展学生梯队建设,实现精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依托训练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一方面依托大师工作室训练载体,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结对培养,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通过在实践中的传、帮、带加快培养精英学生,通过层层筛选和选拔面向技能大赛、企业技术革新等方向培养,探索层次化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依托数字工匠工坊,将企业项目引入训练任务中, 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培养、监督,提升师生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

(6)临近比赛按照赛项规程,对竞赛进行模拟,查漏补缺。

3、搭建“e系列”思政教育工作载体

(1)设立“e丢丢”青年文明示范岗,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设立全新的失物招领处,首次利用无人值守、无锁柜的模式,营造系内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环境。

(2)成立“e起来”青年志愿者团队,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同学们无私奉献精神,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对志愿者团队进行培训。

(3)建立“我的心e”谈心谈话室,谈心谈话是思政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改善谈心谈话环境,重新设计布置A302谈心谈话室,营造了温馨、轻松的环境。

(4)制作“e彩青春”学生成长荣誉墙,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朋辈楷模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A区3楼设立学生成长荣誉墙,主要展示学生在院系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绩。

4、开展“一体化”科技助力社会服务。

(1)服务行业企业方面。从2021年12月教育部启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以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与8家企业共同开展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9项。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五项,团队与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GBAS系统研制。为科华电器 (天津) 有限公司开展矿用本安先导模块项目的技术开发服务。为天津华盛欧立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健康数据物联网采集系统的技术开发服务。与天津红日信安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天津市护网专项行动。为芯宇宙(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智能控制的交通系统模型项目的技术开发服务。

(2)承办社会培训方面。2023年7月,与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办1+X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师资培训(中级)暨考评员培训。2021年,承办2021年度国培项目——“1+X证书试点教师培训项目-云计算开发与运维” 。2021年、2023年,开展两期海河工匠培训,培训项目涵盖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

(3)帮扶公益活动方面。参与举办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津南区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建设。物联网专业群组建“德艺匠心育人”实践队,进行农业科技需求调研、智慧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