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机构设置

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试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学院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现对我院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原则性意见。

一、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新时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确立“依托行业、服务滨海、面向环渤海、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训与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保证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确定满足地区、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根据产业发展定专业、根据工作能力要求设课程、工作过程建课程、岗位要求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实用、职业技能高超、职业素质全面”的质量立校的育人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制订出具有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保人才培养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要与相关的行业、企业合作,以对行业、企业全面调研为基础,全面、准确把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针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还要注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取得相应的证书。

(三)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努力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必须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要根据专业特点采用“典型任务”、 “典型项目”、“典型产品”、“典型技术”、“全程职业训练”等多种教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课程实训、专项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关键环节,四类实践课程应明确各自的定位,努力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生顶岗实习必须达到半年以上。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100%。

(四)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完整规范的课程体系

各专业应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通过深入调研企业并与企业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分析职业岗位具体能力,确立以能力为主导、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思路,重新构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实现从知识传授型课程体系向技能养成型课程体系的转变,并根据课程内容合理拟定课程名称、学时、开课学期等,并经过充分论证。课程名称的拟定应能较好的反映课程内容,并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减少“……概论”、“……学”等类课程,增加“……实务”、“……实训”、 “……应用”等类课程。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其课程设置在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高等教育基础课教学要针对高职高专特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还要注意与职业教育平台的课程相衔接;职业教育平台的课程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确保本专业核心能力达到10-15个,相对独立,不互为基础,并有明确的课程支撑和教育成果体现,有调研依据和专家论证,还应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应按照课程要求制订计划,确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设专业拓展课和素质拓展课。

(五)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本校、本专业的实际出发,并充分考虑生源的现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在执行同一人才培养方案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鼓励各系部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考试等方面的改革。

(六)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央财支持的四个重点专业和两个市财支持的重点专业,要继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实训条件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实施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央财和市财支持的六个重点专业群要充分利用示范专业的辐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梳理工作逻辑,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课程体系;对于校内其他专业可参照央财和市财支持的六个重点专业的课程改革方向、方法,结合专业实际,制定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与相关要求

我院的课程体系由“高等教育基础及素质拓展”和“职业教育及专业拓展”两个平台构成,全部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又分为任选课和限选课;按考核方式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类;按课程归属课程分为院属课和系属课两类。

(一) 高等教育基础及素质拓展平台由高等教育基础课及素质拓展课两类课程构成。

1.高等教育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副学士学位试验工作提供保证和经验。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高等数学(分为理工类和财经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2. 素质拓展课要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核心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思想素质高、身心健康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及公共选修课等课程。

(二) 职业教育及专业拓展平台由职业技术课、技能训练课和专业拓展课等三类课程构成。

职业教育及专业拓展平台的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以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技能)为主线设置,与职业或技术工种相对应,把专门能力(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每个专业在职业技术课和技能训练课中确定10门左右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再确定5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至少有1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凡规定学生在毕业资格中应取得的职业技能考工考证项目一般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选择与专业核心技能紧密相关的1至2个项目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安排相应的集中实训、实习环节。(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内涵:专业主干课程是指满足培养职业与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是一个专业的标志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一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覆盖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的所有知识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其考核目标明确、具体。)

四、学时与学分

(一)学时要求:

1. 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为宜,各类课程总学时不超过3000。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的50% ,其中生产性实训教学学时原则上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50% 以上。

2. 理论课教学原则上周学时数一般在24-28之间;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门考试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一般为考试课。

3. 选修课总学时应占各个专业总学时的10%以上。专业主干课程一般至少48学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以90学时为宜;专业拓展课(选修)的安排按规定比例,依据各专业总学时自定;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确定,分五个学期开设,每学期20学时,总学时100学时。高等教育基础及素质拓展平台的课程具体安排与要求见附件(一)。

(二)学分确定:

1. 高等教育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专业拓展课或以理论课形式独立安排的实践课按16学时计1学分。

2. 素质拓展课中的公共选修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按20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就业指导等课程每周计1学分。

3. 集中实习、 实训课每周计1学分(每周折合30学时)。

4. 多学期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课程单独计算学分后累加为该课程的总学分。

5. 毕业总学分应达到140学分以上,学分计算采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记载。

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1. 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2. 对国内院校同类专业开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 对开设本专业所需师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需的主要设备和场所、教材等办学条件的分析。

(二)培养目标的定位

1.专业名称、代码、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要求使用全称且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专业名称和代码一致,注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

2. 招生对象、学制和学习形式

(1) 招生对象:中专、技校、职高及普通高中毕业生

(2) 学制:三年

(3) 学习形式:全日制

3. 培养目标

(1) 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

(3) 服务和岗位面向

服务面向:________________

岗位面向:① 主要就业岗位______________;

② 次要就业岗位______________;

③ 其它就业岗位______________。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四)课程体系拓扑图

(五)课程结构及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六)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参考书选用一览表

(七)教学进程表

(八)毕业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 所修课程的成绩全部合格,应修满140学分以上;

2. 应获得以下两类技能证书:

(1) 素质类技能证书

……

(2) 专业技能资格证书

……

注:参加天津市高等教育基础课及素质拓展课大赛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含)以上与素质类技能证书相当;参加天津市各项技能大赛一等奖、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含)以上与专业技能证书相当。

3. 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达到学院规定的级别和分数;

4. 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九)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说明

1. 专业建设模式特色

2. 课程体系特色

3. 其它

(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说明

六、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和实施

(一)制定程序

1. 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文件,即《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报院长办公会批准,下发各系等相关部门执行。

2. 各系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领导小组,确定执笔人,负责本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并在部门内进行广泛研讨和翔实的论证,经系主任批准后,报学院教务处。

3. 教务处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形式上审核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提出修改调整意见,并反馈各部门。

4. 各部门根据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教务处统筹定稿后,报主管院长批准。

5. 经学院批准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公布,并组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因为专业或课程改革等原因修改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还要履行相应的手续。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 经学院批准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系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执行,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进程表组织教学。

2. 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按照审批程序办理。由专业教研室提出调整申请,经系部讨论,系主任签署意见,教务处处长签字,主管院长批准后,教研室负责调整执行。调整申请应交教务处备案。

3. 未按审批程序执行或随意修改,造成严重错误及混乱的,对相关责任人以教学事故论处。

4. 教务处应对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及调整意见进行整理、汇编和归档,并指导、检查各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各系(部)、教研室应收集、汇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院教务处

2009年5月

 

 

 

2012-04-07 作者: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