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设计》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简介






主讲教师:姜巧玲
面向专业:动漫制作技术、建筑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学时:64课时


2020年1月7日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下发通知公布100门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的评选结果。市教育两委组织了100门“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验收工作,经专家组评审,评选出优秀精品课程20门,合格课程80门。优秀课程中5门为高职院校,其余均本科院校。我院数字艺术系姜巧玲老师负责的《构成设计》课程被评为优秀精品课程,2020年1月又被评为优秀专业课,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在2020年12月,在前期20门优秀精品课的基础上,《构成设计》课程又被评选为10门市级优秀示范课程。







《构成设计》作为“课程思政”改革课程于2018年4月开始启动,到2018年12月完成改革,并不断在教学中实施和改进。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天津市教工委2018年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方案的要求,课程改革团队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调研分析,把思政融入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改革目标,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课程改革团队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重新编写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设计了思政融入点,并根据融入内容的不同内涵分别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库”和“思政融入案例库”,然后重新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编写了新的教案、制作了新的教学课件。







通过课程改革与实施,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较好的认识和了解,能够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基,构建自己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对融入案例的不断学习,学生逐渐树立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作品创作和设计时能够从中国传统美术、中国民间艺术、中国传统绘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元素中广泛汲取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较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领,学生提高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在理想追求、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秩序、师生互动、作业完成、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本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融入点多、可持续性强。课程标准中64学时共有16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提炼出了对应的思政融入内容。16个思政融入点与16个学习任务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能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同步进行,同频共振,可持续性强,贯穿教学全过程。

第二,融入内容广泛、丰富。其中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传统水墨画、中国传统七巧板、京剧脸谱和服装艺术、泥人张彩塑、贵州蜡染民族工艺品、杨柳青年画共6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形式;涉及到思想政治元素的有:强军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和平与发展、辩证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国工程、人民英雄、民族团结、北京奥运、青年兴则国家兴共10个方面内容。以丰富的内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融入内容统一、规范。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保障,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编写两个课程思政的案例库,课程团队教师可以共同学习思政融入的思路和融入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融入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确保融入内容的规范。

《构成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有效发挥了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协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构建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的课堂效果,以及如何挖掘不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